村委會是紅色陣地,老黨員是一面旗幟。8月19日,陜西工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最安康,最青春”暑假社會實踐團的師生們來到了安康市漢濱區(qū)西南部山區(qū)的流水鎮(zhèn)香山村,這里也是學校對口駐村幫扶村。實踐團的師生們在此追憶我黨艱苦斗爭的歷史,重溫新時代初心和使命,聆聽平凡而偉大的革命故事。
重溫百年黨史 追憶紅色精神站在香山村黨史文化墻前,楊欣老師一字一句地領讀著中國共產(chǎn)黨從中共一大到中共二十大的黨史故事,黨史墻的文字仿佛變成了一幅一幅的畫卷,學生們慢步向前,沉浸在著紅色的回憶中,像是遨游歷史的長河中,深切體會著我黨百年的不屈不撓,不卑不亢。學生們說道:感覺心里有了觸動,我黨的百年歷史太震撼了。
擁抱新時代 心中有力量
坐在陜工院援建的香山書屋中,杜鑫老師向?qū)W生們介紹了學校在香山村定點幫扶“扶智”的初衷,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通過先進的理論知識和種植、養(yǎng)殖技術(shù)指導下,村民們才能不斷實踐,鄉(xiāng)村才能真正振興。說罷,學生們坐在圖書桌前,認真翻閱著《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我要成為怎樣的人》《梁家河》等書籍…
聆聽紅色故事 傳承理想信念
來到香山村4組村民張金明家中,老黨員張大爺熱情地招呼著學生們。張大爺說道:“我是1948年出生的,1964年在西藏日喀則西部當?shù)谋?96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65年我們在中印邊境營地經(jīng)常受到印度那邊的騷擾,平時我們就拿著鐵棍、石頭就打,指導員下命令,不能讓印度人過國境線。有一次,真刀真槍的干起來,連長犧牲了,我們殺紅了眼,把印度鬼子打死了幾個,之后不敢來了”。學生們聽得十分入迷,目光堅定,置身于紅色故事中,久久不能平復。隨后,張大爺為學生們送上寄語和期待:“你們要在這個好時代好好努力,學好本領,為社會和國家多做貢獻”。
在悠悠歲月中,有無數(shù)共產(chǎn)黨人艱苦卓絕的斗爭,有老黨員以身許國,用生命捍衛(wèi)國家的信念,有新時代新青年挑起的使命和責任,就像是一盞盞明燈,驅(qū)趕了黑暗,照亮了前行的路。激勵著無數(shù)名年輕有為的新青年們,為實現(xiàn)自身理想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