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紅軍長征出發(fā)90周年。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長征的不竭動力。為了更加深刻地感悟長征精神,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7月30日,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長征源頭悟初心,南財學子承真情”三下鄉(xiāng)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前往位于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的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地紀念園進行實地走訪調研。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地紀念園,是為紀念中央紅軍長征從于都出發(fā)而建,由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地舊址于都縣城東門渡口、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紀念碑、主題雕塑、新長征廣場、長征五號火箭模型、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紀念館等組成。于都是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fā)地,1934年10月中旬,在于都集結的中央紅軍,渡過于都河開始長征。
紀念館內回望軍民“互渡”實踐團隊成員們第一站便來到了坐落在勝利山腳下的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紀念館。展館里,一張張照片、一份份史料、一件件文物、一個個模擬實景,完整展現(xiàn)了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的光輝歷史。
圖為團隊成員聆聽講解員講述長征歷史 徐夢陽攝
隊員們認真聆聽了一個個動人的紅色故事,如《“傻子”戰(zhàn)士謝寶金》《一雙繡球草鞋》等。徜徉于紀念館中,一幅特殊的中國地圖吸引了團隊成員的目光,“打雙草鞋送紅軍,表我百姓一片心”,中央紅軍在于都集結出發(fā)前,贛南蘇區(qū)人民編織了20多萬雙草鞋支援紅軍。如今,在于都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紀念館內,80雙草鞋組成了一面中國地圖。傳達出的是紅軍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歷史史實。一面墻的草鞋,一路傳承的長征精神,人民幫紅軍渡過天塹,紅軍助人民轉危為安,這些故事依然在被講述、流傳,這些精神依然在被稱頌、傳揚。隊員們在參觀紀念館的過程中,真真切切感受并理解了鐫刻在紀念館前石碑上的周恩來總理的感言“于都人民真好,蘇區(qū)人民真親”。
圖為團隊成員注視“草席墻” 徐夢陽攝
“長征第一渡”聆聽歷史回響參觀了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紀念館后,實踐團隊又前往于都河畔的“長征第一渡口”。這樣的一段浮橋無聲地訴說著87年前的那段血與火的歷史,傳揚著軍民魚水情的佳話。這里是悲壯的漫漫長征出發(fā)地,亦是血肉鋪成的朝圣地。曾經這里紅旗漫卷,戰(zhàn)馬嘯嘯,軍歌高亢,曾經這里“夜渡于都濺濺鳴,人如潮水送紅軍”。
圖為團隊成員在長征渡口合影 徐夢陽攝
“當年,中央紅軍渡于都河時,河面寬有600多米,水深1-3米,河上沒有橋,大部隊要過河就只有依靠架設浮橋”。站在于都河畔,講解員介紹,由于架設浮橋需要大量板材,于都民眾把家中門板、床板、店鋪板,甚至老人將壽材都捐出來架設浮橋。在中央紅軍出發(fā)前夕,于都百姓傾其所有籌物資,大力支援紅軍。
今天,站在于都河南岸極目遠眺,悠悠河水自東向西靜靜流淌。紅軍、長征、集結、渡江和勝利五座大橋巍然挺立,依次排開,橫亙貢江,兩岸高樓鱗次櫛比,路橋車水馬龍。五座大橋,架起了萬里長征集結出發(fā)地——江西于都,這座紅色小城的兩岸繁華,串聯(lián)起了兩岸百萬市民的幸福新生活,見證著這座千年古縣的新城崛起,助力在新時代新長征的發(fā)展道路上昂首大步邁進。
紅色豐碑訴說光榮與夢想于都河畔,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紀念碑巍然聳立,團隊成員駐足立正,神色嚴肅,深情凝視。這座紀念碑高達19.34米,底座邊長為10.18米,代表著紅軍部隊在1934年10月18日從此拉開了長征的序幕。
2019年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瞻仰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紀念碑,察看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地舊址原于都縣城東門渡口,向革命先烈敬獻花籃。
碑身為雙帆船造型,象征著中央紅軍從此揚帆出征。碑座上的三幅巨型浮雕,分別以“集結于都”“渡河出發(fā)”“傾情奉獻”為主題,展現(xiàn)的是中央紅軍主力部隊向于都地域換防集結、蘇區(qū)人民牽手惜別、紅軍革命為民的動人場景。周圍的圍欄上雕刻著中央紅軍各軍團渡河出發(fā)的8個主要渡口名稱。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紀念碑的碑文,回顧了中央紅軍長征的歷史背景和出發(fā)準備情況,向世人講述著那段至今仍然難以忘懷的歷史。團隊成員瞻仰豐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飲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中央蘇區(qū)、革命老區(qū)的父老鄉(xiāng)親們,新長征路上重整行裝再出發(fā)。
圖為團隊成員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紀念碑前合影 徐夢陽攝
長征源頭水,映照赤子心,通過本次“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團隊成員更加深入了解了革命文化,充分發(fā)揮了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的作用。在接下來的實踐中,團隊成員將繼續(xù)以革命前輩為榜樣,以革命精神為引領,用在這片紅土地上汲取的紅色力量,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中展現(xiàn)青春作為、彰顯青春風采、貢獻青春力量,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xiàn)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通訊員 張佳萍 潘琪 沈明浩 陳宇欣 管玉婷 姚閩芳 陳運錦 徐夢陽)